如今走進各大超市的奶粉專柜,細心地消費者就會發(fā)現,奶粉都被冠上新西蘭進口奶源、澳大利亞奶源、荷蘭奶源等進口、天然、無污染等標簽,除了真正的進口奶粉,許多國產品牌也在顯著地位置上注明奶源的產地。洋奶源成了我國乳制品宣傳的新重點,也成了眾多消費者鑒別產品質量的一個標準。
“洋奶源”成高品質標簽
早在幾年前,就有分析人士提出,因為國內高端奶粉的價格彈性不是很強,對質量要求更高,所以進口奶粉填補國產高端奶粉市場空缺的可能性更大。時至今日,不僅是洋奶粉,洋奶源日漸成為高品質乳制品的“身份標簽”,連島城街頭巷尾的甜品店都掛出了奶源來自新西蘭的宣傳牌。
記者了解到,自三聚氰胺事件后,國內乳制品的負面報道就不時見諸報端,而奶源問題更是成為致命死穴。不少消費者在選購奶粉的時候也是認準洋字品牌,新媽媽王女士月薪2000元,每次去超市就會買上一些圣元的奶粉,“覺得這個奶粉奶源是新西蘭的,價格在接受范圍之內,孩子喝著也覺得不錯!蓖跖扛嬖V記者。采訪中,記者發(fā)現,消費能力高的消費者直接選擇洋品牌,而收入偏低的消費者更多也是選擇有洋奶源的國產奶粉,洋奶源正成為高品質的身份標簽。
進口數量連年飆升
記者了解到,新西蘭、澳大利亞、美國、歐盟是中國主要的乳制品進口來源地,去年我國從新西蘭和美國進口的乳品分別占到進口總量的46%和18%。2011年,中國進口乳制品91萬噸,包括45萬噸的奶粉,其中從新西蘭進口的奶粉占到80%。在乳制品進口數字攀升的同時,加上消費者對洋奶粉的崇拜,國內乳品制造企業(yè)也開始了耗資巨大的“洋奶源運動”。
由于本土消費者在選擇嬰幼兒奶粉時,大部分都青睞國外的奶源。不僅美贊臣、雅培、美素等國際品牌以及在國外貼牌生產的奶粉大量進入中國市場,光明、娃哈哈、圣元等企業(yè)也在海外找尋奶源,打出“進口牌”。根據近兩年的數據調查顯示,澳大利亞、新西蘭等奶粉原料輸出國輸出給中國的奶粉原料逐年增長,僅2010至2011年度,澳大利亞脫脂乳粉和全脂乳粉的產量分別增長17%和20%。2012年,中國對澳大利亞奶源的需求依然保持強勁勢頭,最近兩年,國內企業(yè)開始大量進口澳洲奶牛并且購買澳洲牧場。這一點足以證明中國消費者對進口奶源的旺盛需求。
國內品牌認可度有待提高
但有業(yè)內人士指出,國內部分企業(yè)通過進口奶源、升級配方等方式推出高端奶粉,利潤率也能達到40%左右,但消費者對國產高端奶粉的認可度并不高。
一位青島乳企負責人認為,“出國產奶”不失為國內兩條腿走路的一種方式,核心目的還是要在海外投資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。不過,令人擔憂的是,外資企業(yè)的進入也加劇了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,整個行業(yè)將面臨自身產業(yè)競爭力下降和原料奶更加緊缺的局勢。
對于未來洋奶粉的市場格局,資深人士認為,國內洋奶粉的消費人群巨大,吸引著眾多企業(yè)躋身到奶粉市場,但是奶粉市場現狀品牌良莠不齊,品牌不集中,隨著市場的不斷發(fā)展,一些小的品牌必然會被社會所淘汰。